齐威王凭什么那么牛?齐威王不按常理反其道而行!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即位之后,不理朝政,“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乐长夜之饮,多么开人脑洞的句子),导致国家混乱,臣下无人敢问。一次,齐国的客卿淳于髡(读如坤)跟威王打了一个哑谜,说,有一只大鸟,停在君上的王庭之中,三年不飞,三年不鸣,君上可知这是什么鸟吗?威王一点不含糊,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自此之后,励精国治,连出重手,齐国大治。
衣赐履说:看到这段,我也是醉了。《韩非子·喻老》中说,楚庄王即位三年,屁事不干。有臣下对他说过有鸟不飞不鸣的话,庄王笑笑说,这鸟不飞不鸣,那是在观察思考,“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据目前的史料显示,韩非子的记载是成语“一鸣惊人”的最早表述,那么,这事儿究竟是楚庄王干的,还是齐威王干的?总不至于俩人都干过吧?因此,我对威王的事迹开始产生怀疑。
另,淳于髡,复姓淳于,单名一个髡字。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髡是古代一种刑罚,意为削去头发,剔光头。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始也”,所以受了髡刑的人是很丢人的,用髡字当名字可能就有说法了。一种可能是像孙膑受过膑刑就以“膑”为名,他受过髡刑就以“髡”为名;另一种可能是他是个秃子,天生光头,彼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华,人们看到一个秃子一定非常惊讶、乐不可支,而威王视其为弄臣,以“髡”为名,就很应景了。
你们赞谁我就杀谁,你们黑谁我就赏谁
应该是在上面对话之后不久,齐威王把即墨城主召到首府临淄,对他说,自从命你去即墨任职,我每天都接到控告你的报告。然而我派人去即墨秘密调查,发现你开荒辟田,农作物遍野,人民生活富庶,官员清廉,齐国东部,得到平安。你之所以口碑不好,我了解,是你没有巴结我左右的人而已。于是,增加他一万户人家的封邑,作为奖励。又把阿邑(山东省东阿县)城主召到首府临淄,对他说,自从命你前去阿邑,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对你的赞扬。可是,我派人去阿邑秘密调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里田野荒芜,农民贫困。前些时,赵国攻击鄄城,你不率军救援。卫国占领薛陵(山东省阳谷县东北,薛陵和阿邑直线距离十公里),你假装不知道,我了解,我所听到那些夸奖你的话,都是你花钱买来的。于是下令,把阿邑城主以及平常赞扬阿邑城主的一批官员,都用大锅烹杀(这得是多大的一口锅安放在多大的一个炉灶上啊)。全国大为震动,官员悚然戒惧,不敢再弄玄虚,大家改变态度,认真做事。齐国大治,成为强国。
衣赐履说: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许多记述经不住推敲。后面我们还要读到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吹牛时还敢写上人名,此处,连即墨城主和阿邑城主的名字都没有,不容我们不怀疑此事的真实性。称颂某某英明,杜撰一些事例,中今中外都有,比如,为了说明华盛顿从小就很诚实,有人编了一个其小时候砍了家里樱桃树的故事,后经考古学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拉帕汉诺克河边的陡壁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里曾经种植过樱桃树。
另外,有读者给我提建议说,你讲故事能不能标明时间呢?否则让人读来混乱。我只有苦笑回答,好多事例《史记》和通鉴上也没记载时间,只能是一个大致的猜测,我也不敢乱给人家安排时间啊。
晋见周烈王
前370年,齐国田因齐,前往洛阳,晋见周烈王姬喜。此时,周王国衰弱不堪,封国国君们早把它忘到脑后,田因齐突然有此举动,各国大感惊讶,认为是他贤明之处。
衣赐履说:这件事非常蹊跷,前370年,齐国国君还是田因齐的老爹齐桓公田午,直到前359年田午才逝世,田因齐继位,然后又到前334年,田因齐才称王,是为齐威王,因此,此事究竟是否齐威王所为,或者是否发生在本年,都使我们迷惑。如果发生在本年,司马光认为,自从齐威王晋见了周烈王,天下诸侯越发认为威王贤明。然而,恰恰在本年,赵国攻击齐国,大军抵达鄄城(山东省鄄城县),耳光打得山响啊。
齐魏论宝
前355年,齐威王、魏惠王在边界狩猎。
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贝?
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不会吧?我们魏国虽然很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辆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
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部边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小国都来朝见。还有一位盼子,我让他守高唐(山东省禹城市西南),赵国人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捕鱼。又有一位叫黔夫,镇守徐州(河北省大城县),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祈祷,希望准许他们到齐国定居,最后来投奔的有七千余家。另外一位叫种首,负责维持社会秩序,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照亮十二辆车子呢。魏惠王听后面露愧色。
衣赐履说:这段文字很有意思,通过两个国君论宝,让我们感觉到齐威王之英明神武,而魏惠王有如白痴。关于齐威王的每件记录,都有让人不解甚至怀疑的地方,后面我们讲到威王的宰相邹忌的时候,矛盾、无解的事情更多,让我愈发对威王的记载不能认同。也许,稷下学宫可能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因此得名。一说学宫建于齐威王初年,一说建于田齐桓公(威王老爹)在任期间,不管建于何时,稷下学宫从威王时期进入兴盛期(包括后任宣王时期),几乎容纳了“诸子百家”的所有门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轻重家,主要研究经济问题,也涉及政治、外交等其他领域)诸家,汇集天下贤士多达数千人,包括耳熟能详的孟子、邹衍、申不害、鲁仲连、荀子(三任学宫校长)等,当时的学术名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稷下学宫的开设,增强了人们的学习热情,大量学术著作相继问世,大大地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为之后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资料,这里就不多说了。
衣赐履说:看到稷下学宫的相关资料,我感觉有些问题好解释了。稷下学宫产生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包括很多已经佚亡的),很可能是后世修史的重要参考。在稷下学宫讲学的人待遇优厚,像淳于髡这样的名士,其待遇堪比齐国大夫,而且这些人很有可能借讲学成为齐国重臣。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稷下学宫生产出来的作品,难免会有褒齐而贬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们说,读书人著书立说,当然应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但是吃着你的喝着你的拿着你的还要骂你,恐怕很多人难以做到完全公允吧。从这个角度看,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齐威王那么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