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疫苗并非全部生效 3针保护期可维持12年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 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想知道过去接种的乙肝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抽血化验确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说明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或曾产生抗体但已消失,这种儿童应该补种三针乙肝疫苗。如产生了抗体,但水平低,说明保护效力弱,可再打一针乙肝疫苗,即加强针。如抗体为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原来的乙肝疫苗还有很好的保护效力,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此外,有些人尽管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为阴性,但重新打一针疫苗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这种情况说明体内对原来的疫苗还有免疫记忆,此时再打一针疫苗就可以了。
过去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都会得到保护,保护效果一般持续12年左右,因此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抽血化验抗体。如果孩子的家人或密切接触者存在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尤其是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最好抽血化验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阴性,应加强免疫或再接种。化验的时间可在最后一针疫苗接种后一个月时,比如新生儿是出生后0、1、6月接种三针,那么就可在7月龄的时候化验是否出现了乙肝表面抗体,如为阳性,说明疫苗有效。
成人也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经过宣传教育,市民普遍对伤口、针头等血液传播的途径有所警惕。但有一些乙肝传播的新途径,比如穿耳洞,修脚底死皮、美容院修眉、纹身等服务,这些用具也是可能“见血”的,如果不彻底消毒同样会感染乙肝病毒,因此市民要特别小心。
我国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儿童的保护意识,但是大多数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却很淡薄,有的认为没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应该说,接种乙肝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还是为了保护家人、后代。为了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成人应积极主动地接种乙肝疫苗。
科学防治 消除歧视
乙肝虽然传染性强,但是传染途径无非就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接触三大传播途径。对于成年人而言,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已经确立,在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期,有90%的几率会自愈,只有10%的几率会转为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很多人对于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敬而远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其局限性,只要做好相关预防,就不会感染上;其次,接种乙肝疫苗,体内会产生乙肝抗体,有了这层保护盾,即使与乙肝患者朝夕相处,也很难感染上乙肝。
一些患者在感染乙肝后非常焦虑,觉得就是被判了死刑,活不长了。事实上,急性感染期的患者只有少数会转为慢性乙肝,而慢性乙肝患者中又有一部分在接受正规治疗后可痊愈,只有8%—20%的患者由于治疗不当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癌,而从感染乙肝到肝癌,这中间的发展时间长达30—50年,所以,就算患上乙肝,患者也不用害怕,只需放宽心态,坚持治疗,将病毒控制在安全线以下,就不会危及生命。
(实习编辑:曹文娟)